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中科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观点 > 案例解析 智库观点

“十四五”观察|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

作者: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官方帐号 点击量:301020次 日期:2021-12-8 分享到:
摘要: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公报指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丹华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公报指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本次五中全会没有提到城市化与城市群,但是再次提到了“城镇化”。

多位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的人士表示,这个“城镇化”有两个特点:其一,是伴随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这意味着国家不会完全让市场自由选择“城市化”路线,也不会容忍人口向几个超级大城市无限集中,仍然会采用一定的区域协调方法,来影响城市化的自然发展趋势。

其二,强调了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意味着国家会在坚持区域协调统筹的基础上,尽量好地提供各类公共服务,满足城镇化后居民的需求,包括教育、医疗、健康等各类公共服务。

目前,我国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密度总体偏高,北京、上海主城区密度都在每平方公里2万人以上,东京和纽约只有1.3万人左右。长期来看,全国城市都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6%,今后一个时期还会上升。我国城市化道路怎么走?这是个重大问题。

从本次公报可见,未来我国的城市化一定会坚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首先,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同时,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

广发证券报告表示,从供给端看,城市群凭借禀赋吸引要素流入,形成产业、资本集聚区,并借助市场化实现内部的细化分工,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率。从需求端来看,城市群作为增长极辐射带动周围城市协同发展,带来整体消费及投资扩容。

据统计,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共构建了19个城市群,但部分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弱,各大城市之间存在产业同质化的特征。在当前“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无疑对城市群梯度结构的构建和联接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过本次公报,展望未来城市空间发展,一是有望形成“城市圈-都市圈-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二是有望实现要素流通自由化。因为要达到较高程度的城市群聚集,人口、土地等要素流通制度限制必须进一步放宽;三是区域间产业分工将更加明细化,区域内一体化发展更加深化。

业内共识是,深圳先行示范区将成为区域一体化的领头羊和“先锋队员”。今年10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印发,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外开放、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体制等领域做出许多突破,尤其是在土地改革如农转用审批权委托、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和盘活存量用地等方面进行了重要探索。

“本次深圳综改方案释放的积极信号,不仅局限在深圳,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势,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原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

我们相信,未来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圈为代表的城市群,以及武汉、郑州等为代表的新一线都市圈将充分发挥“核心发动机”的作用。



首页Ntut新闻资讯会员服务行业动态业务咨询加入我们智库观点服务频道会员动态
电话:010-6211245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博雅西园1号楼1层1号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京ICP备09113271号-6 京公网安1101080200863号
技术支持:万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