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四化同步”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发布会上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省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43.4%提高到2022年的58.4%,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从9.8个百分点缩小到6.9个百分点。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提升消费水平、拓展投资空间、增强发展潜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两新一重”建设的重要内容。许多专家表示,“十四五”期间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有效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对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有效提升消费水平。“十三五”时期,全国有超过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基本公共服务总体覆盖城镇常住人口。从超过60%提高到65%,“十四五”期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需每年平均增长1个百分点,意味着每年农业转移人口达到千万级规模,由此将带来巨大的购物、医疗、教育、住房等需求。
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能在优化城市布局的同时拓展投资空间。我国不少中心城市周边的都市圈都有较大发展空间,在这些区域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投入非常有必要。中小城市和县城通过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既能承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也能缩小城市间的发展差距,提升一体化发展效率,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能有效增强发展潜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之一。“十三五”时期,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从2015年的2.73缩小至2020年的2.56。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认为,要在城乡互动中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让城市需求进一步带动乡村发展。我国居民消费中食品消费占比最大,潜力也十分巨大。未来,随着老百姓对食品新鲜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就近生产供应食品会成为新趋势,由此将极大带动靠近城市的农村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