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中科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动态 > 会员动态 会员动态

评论:高质量民生服务助力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作者: 来源: 点击量:302729次 日期:2022-4-20 分享到:
摘要: 据报道,日前2022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已基本划定。今年将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不断提高落户便利度。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覆盖常住人口,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推动参保扩面。同时,推进以县...

据报道,日前2022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已基本划定。今年将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不断提高落户便利度。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覆盖常住人口,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推动参保扩面。同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一批条件较好的县城加快发展,持续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对于新型城镇化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言,高质量提供民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是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消费、拉动有效投资的重要途径,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理念在新型城镇化领域的基本体现。

  年度重点任务中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一批条件较好的县城加快发展,持续精准补短板强弱项。这表明,基于县域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将更加灵活发挥县域与乡镇的联动协同,逐步探索适度规模的民生服务半径、产业分工协作路径等,使得县域经济成为一池活水,惠及城乡。而成为活水源头的关键在于,疏通民生消费领域的关键堵点,要让群众能够普惠共同享受到基本民生公共服务,此亦为持续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的核心要义所在。

  办好民生事业,补短板、强弱项,有利于释放劳动力潜力并提升质量,有利于改善要素禀赋结构,从而为高质量新型城镇化提供产业转型动力。一是办好“一老一小”的医疗、康养、教育等民生基本公共服务,不仅有利于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且将有效解除青年人口的后顾之忧,并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从而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活力、新动能。二是提升县域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包括农民工培训在内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完善,将有效带动青壮年劳动力技能素质、职业素质的提升,为新型城镇化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劳动力基础。三是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民生事业本身就具有现代服务业的内涵。近年来,养老、康养、文化等民生事业领域的产业风口渐次来临,形成“大文化”“大健康”“大旅游”等产业升级发展新机遇,县域及城镇的文化生活、环境质量、旅游资源更多更丰富。随着新基建推进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为民生领域的产业发展提供更优质、便捷的信息基础、数据基础,高质量民生服务就能更加精准助力新型城镇化的质量提升。由此可见,高质量民生服务的基本点在于以“人”为核心,“宜居”与“宜业”协同推进,促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进而提升新型城镇化的成色和质量。

  进一步而言,县域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联动的活力根源在于乡村全面振兴,从而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发展与动态优化,在更大的空间范畴和业态范畴探索“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以“落户便利度”和民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为抓手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将促进农业人口的有序转移;以交通、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持续优化为载体,将促进县域与乡村关联度的有效提升,从而组成网络化、分布式的发展形态。因而,乡村全面振兴同样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一方面为县域与新型城镇化提供重要的一产基础,使得一二三产在城乡之间展现出更加具有经济效率的分布与组合。另一方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举措,也将使得乡村同样能实现“宜居”与“宜业”并存,使得人们既“进得了城”,也“下得了乡”,进而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同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首页Ntut新闻资讯会员服务行业动态业务咨询加入我们智库观点服务频道会员动态
电话:010-6211245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农大南路博雅西园1号楼1层1号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京ICP备09113271号-6 京公网安1101080200863号
技术支持:万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