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到2027年底,数据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高效处置一件事”覆盖城市运行重点事件,“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高频民生事项,数字经济成为城市发展新动能,在城市智慧高效治理、便捷普惠服务、城市数字更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50个以上全域数字化转型城市。超大特大城市率先建成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落地一批先进可用、自主可控城市大模型。到2035年,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
二、交通运输部在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开放、强化示范应用方面的具体举措
加速场景创新应用,是开展“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的核心抓手,也是我们工作的目的。我们将以场景应用为牵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从两个层面发力,系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规模化创新应用。
在重大创新工程方面,我们聚焦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需求,凝练形成了大通道货车智能驾驶、内河货运船舶自主编队航行、公路重大灾害智能管控处置、公路自由流收费、高速磁浮系统、低空陆空协同等“六大创新工程”。这六大创新工程将在“十五五”全面部署落地,通过“科技+工程”的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方面通过重点专项等强化科研支撑,另一方面依托重点工程项目落地实施,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的重大标志性工程。
在试点示范应用方面,我们已全面启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十百千”创新行动,系统推进场景开放和示范应用。聚焦智能驾驶、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运、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能建养、智慧出行服务、智慧物流和智能安全监管等“十”大关键领域,布局超“百”项试点示范,带动上“千”家创新主体参与,营造“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浓厚创新氛围。我们还将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和场景代表性,分“攻关突破型”和“应用示范型”两大类,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不断催生和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三、《“十五五”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规划》研讨会在京召开
近日,《“十五五”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规划》研讨会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召开。会议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主持,交通运输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主办,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旨在汇聚行业智慧,共商交通运输科技发展大计。中国科学院院士、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何满潮,中国工程院院士、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席主任李术才、王复明出席现场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沙理工大学教授郑健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光辉,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严新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杜修力,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何川等交通运输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指导委员会成员以线上形式出席会议。交通运输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40余名代表以线上、线下形式参加了会议。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科技创新发展处赵晓辉系统介绍了《“十五五”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规划》的编制背景、总体思路、重点任务与主要目标。《规划》明确提出,要面向交通强国建设需求,聚焦智慧交通、绿色安全、智慧物流等关键领域,布局一批前沿技术与重大科研项目,构建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四、《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发展报告》发布
10月29日,在2025中国品牌论坛开幕式上,由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研究院编制的《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该报告从6个维度出发,构建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体系与成熟度评估模型,动态反映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成效与提升方向,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方案。
其中,数字基础设施维度,5G全域覆盖、城市计算中心等支撑数字孪生城市构建;智慧治理维度,“一网通办”等实现精准高效运营;智慧经济维度,雄安科创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园等载体有效培育创新集群;智慧生活维度,“一卡通”等让民生服务更便捷;绿色可持续维度,白洋淀治理成效显著;创新与韧性维度,全域监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果。报告显示,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全面进入高质量运行新阶段。
现场同步启动了全国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该项目将以雄安为起点,依托智慧城市评价方法,动态监测全国城市智慧化建设,提炼经验成果,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供智慧支持。